本报记者 夏明辉
□特聘通讯员 于瑞泽
轮船从大连杏树港出发,经5个小时的海上航程,傍晚时分,抵达一片清澈的海湾。海上浮球如彩虹飘带随着海浪划出巨大的弧线,五星红旗猎猎飘扬,白色海鸥在海岸上空翱翔,渔轮如繁星点缀在马蹄形的太平湾上。这里便是有着“黄海前哨”“蓝色国门”之称的我国唯一的海岛边境县——辽宁大连长海县所辖的海洋岛。再往东,就是朝鲜、韩国了。
2023年11月14日,星期二,晴。
“来一趟海洋岛真不容易啊。”一名下船的游客说。
“我们这里山好、海好、人更好。”渔民笑着回应。
下午4点,当客船稳稳地停靠在海洋岛码头后,记者一眼就认出岸边的姜震——他身着黑色薄羽绒服,佩戴着党徽和“农行绿”工作牌。
“记者同志辛苦了,欢迎来到海洋岛。我们这里交通还是不太便利。”这名“90后”年轻人身高185公分,体格健壮,带着海洋的热情和朝气快步走来。他从长海县大长山岛来到海洋岛工作生活已经两年了,现在是农业银行大连长海海洋支行行长。
“以海为名、以洋为号”的海洋岛,孤悬于碧波万顷的黄海深处,群岩壁立,海岸逶迤,陆地面积19.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52.5公里。多年来,当地经济以发展海产养殖业和海洋捕捞业为主。
傍晚5点,天色已暗。海风袭来,寒意渐浓。
“这里经常会遇到大风大浪天气。后天有8级大风,船又要停航了。你们来得正好。”在海洋支行,姜震谈起在海洋岛上的生活,“如果天气好,进出海洋岛的船一天会有一趟。遇到不好的天气,可能十天半个月都没船。”
“你多久没回家了?”
“一个月。”
海洋支行共有8名员工,平均年龄27.5岁,唯一一名女员工孙宇的家在海洋岛,姜震、张翔堃、王继鹏、纪炎达、孙佩扬、朱鹏宇、于福润等7名员工的家都在外地。海洋支行与一家饭店共用一栋4层楼高的建筑,员工吃住都在单位。
因自起炉灶,为节省开支,清晨5点,姜震会到海洋岛唯一的农贸市场采购食材。海洋岛海产品丰富,海货品质好,但价格并不便宜,大家平日舍不得吃。很多蔬菜需要外运进来,由于运输成本高,价格也比陆地贵。
除交通不便外,岛上医疗、教育等条件也相对落后。医疗方面,海洋岛卫生院通常只能处理感冒等小病。“居民要是患有疑难杂症,卫生院会建议去大连市看病。如遇突发病情,只能求助救援直升机出岛,但是费用非常高。”姜震说。
“在海洋岛,我觉得苦的不是工作和生活本身,而是如何平衡好两者的关系。”姜震说,大家既要恪尽职守,还要承担家庭责任。他们采取轮流的方式回家探亲,这样轮下来,每人最快也要一个半月才能回家一次。其中一名员工已经近4个月没回家了。
有家难回,有水难饮。海洋岛四面环海,淡水资源极为匮乏。以前,海洋岛居民要在石缝里找水或收集雨水,后来开始挖井取水。由于饮用的山泉水含碘高,一些居民甲状腺不太好。为解决缺水问题,2023年,海洋岛实施了海水淡化工程,居民用水紧张问题得到缓解。尽管如此,当地还是无法全天候供应淡水。
在海洋岛,对金融机构而言还有一难,就是不时会遇到电力供应中断的情况。“拉网船、拉贝船有时会把海底电缆扯断,造成停电。”姜震说,为了确保岛上金融服务“不断档”,支行配备了大功率柴油发电机。
夜晚,寒星升起。在海洋支行的员工宿舍里,记者触摸暖气片,不觉温热。由于管道老化和供暖设备落后,海洋岛仍不能实现全天供暖。
春天多雾,夏天紫外线强烈,冬天寒风凛冽,这是海洋岛的真实写照。姜震告诉记者,海洋岛虽然条件艰苦,但大家对生活有正面“刚”的勇气。在他看来,“海岛人有种特有的阳光和积极。”
潮起潮落,寒来暑往。海洋岛道路不便,支行又没有车辆,姜震和同事们徒步翻山越岭走访客户,乘船出海送金融服务到渔民身边。
姜震还记得,2022年年初,岛上一家养殖企业急需1200万元现金支付工人工资,海洋支行第一时间向上级行申请调款。由于接下来的几天都是9级以上的大风天气,客船全部停航,护运船也无法出航。他立即与上级行联系取款事宜,并于第二天凌晨5点半与企业会计一行6人乘坐公司的作业船,迎着9级阵风、顶着海浪,前往地处大长山岛的农业银行长海支行营业部取款,往返近10个小时后,最终帮助企业为近400名工人及时发放了工资。
“2023年小年前后,我们又为这家养殖企业兑付工人工资和苗种款近1亿元。看着企业越做越大,工人能领到钱过年,心里比什么都高兴。”姜震说。
“靠山吃山唱山歌,靠海吃海念海经。”海洋岛海域地处北纬39度,这一纬度通常被视为全球海鲜的黄金生长带。2015年,海洋岛海域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
长海县海洋岛镇镇长毛旭介绍说:“海洋岛的水有三四十米深,水质清洁,含盐量高,海产品长得慢,更鲜美。”
毛旭特别提到,在深耕海洋牧场的过程中,金融之力尤为重要。“苗种,是企业和渔民一年运营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及时买到苗种,才能按时投放笼中进行养殖,形成良性循环。”
“在完成销售之前,购买苗种,支付工人工资,需要大量资金,如果没有金融机构提供资金支持,岛上企业和农户就很难实现良性发展。”毛旭接着说。
在海洋支行,记者看到挂在墙上的金融生态图,上面贴着密密麻麻的标签,详细标记着岛上商店、企业等有关客户的地理位置、金融需求及跟进服务措施,这是支行员工深入走访调研岛上金融需求、深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的生动写照。
11月15日,星期三,晴,气温10度。
我们和姜震一起翻山越岭,探访一名海产养殖大户。从山顶俯瞰,青松掩映下,渔船点点,黄色的塔吊和碧蓝的大海形成海岛多彩的风景。
沿山崖上一条杂草丛生的石路拾级而下,约20分钟后,我们从山上终于下到海岸,见到了正在忙着指挥工人装卸、分拣牡蛎的罗俊。
罗俊,50岁,皮肤黝黑,留着寸头,体格结实。他在海洋岛出生长大,从事养殖业有20年了。
“这塔吊是用来做什么的?”在海洋岛,一路上看到海岸边高高的塔吊林立,记者不解地问。
“现在塔吊对养殖业非常实用,它的作业面积很大,用来装卸东西很方便。”罗俊回答说。
由于海洋岛山崖陡峭,不易装卸货物,渔民作业时,塔吊就发挥了重要作用。海岸上,堆积如山的绿色吊笼中全是三倍体牡蛎,十几名工人正忙着分拣,腾换吊笼。
“吊笼表面容易附着和滋生海藻、海菜等水生物,堵塞空隙,影响笼子内外的水体交换,造成笼内缺氧,水质变差,影响生蚝生长。”罗俊说,每一笼牡蛎大概有100斤,他一共养了有几万笼。吊笼中的牡蛎要投到海里养殖,从小苗到长大,其间需要经过3至4次倒换。“今天要抓紧把活干完,这些牡蛎要当天投放到海中,明天要刮大风,接下来几天都没法干活了。”
“这大风要刮多少天?”
“三天吧,也许还不止。”
“要养多久能出售?”
“还要再养几个月。”
谈起海上养殖,罗俊介绍,人工、苗种、设备等投入费用很大。“在陆地干活的工人的工资大概每天400元。海上作业的工人工资更高。”他管理的养殖海域面积在150亩左右,投入资金超500万元。目前,他不担心融资问题,因为农行推出了“惠农e贷”、海域使用权抵押贷款等产品,能及时满足资金需求。
姜震对罗俊的经营发展历程如数家珍。他指着一条在海上作业的渔船说,这是罗俊刚换的一条新船,大概十几万元。这样的船,罗俊现在有4条。以前都是小船,造价在几万元。20年来,罗俊替换了近20条船。罗俊在大连买了房子,儿子目前在沈阳读大学。
当天下午,姜震去走访海参养殖户孙长运。
“现在正是海参采捕季节,冬季海参购买需求比较大。今天去看看客户的采捕和养殖情况,‘海碰子’(辽东方言,指潜海捕捞海珍品的人)正在潜水作业。”姜震告诉记者。
见到孙长运时,他正准备出海去收海参,于是邀请我们乘坐他的新快艇出海。
“现在海参价格怎么样,稳定吗?”
“比较稳定。一斤在130元左右。”
在海上,我们看到了“海碰子”刚捕捞上来的海参。它们个头很大,胖嘟嘟的,腿很粗壮,足底密集,摸起来厚实、有弹性。
孙长运告诉我们,他承包的海域面积超过1000亩,每年海参产量有2万斤。“我的目标是5年以后每年产量达到3万斤。”孙长运伸出手指对我们说,他计划继续收购海参苗,承包一片海域,扩大规模。
孙长运说:“从事海上养殖,没钱万万不行。这一年多我就投入了700万元,在农行贷了100万元。”农行的支持解决了他的后顾之忧,“在海洋岛,农行是岛上营业时间最长也是最早的,每天7点半就开门了。”
11月16日,星期四,海洋岛风力8级,全天刮风,气温降至零度。渔民无法海上作业,回到家中休息。
趁着渔民在家,姜震走访了虾夷扇贝和牡蛎养殖户王学林,了解他现在的海上养殖情况。王学林是内蒙古人,妻子是海洋岛本地人。结婚后,他就一直在海洋岛生活,并从事养殖工作。他说,在海洋岛,勤劳就能致富。他在海上有300多台浮阀,承包海域面积有300亩。农行贷款支持他采购苗种,让他生产经营很顺利。目前他雇了十几名工人,他们的年薪都超过10万元。
狂风持续在海岸肆虐。11月17日,宋明杰来电话告诉姜震,想办理“惠农e贷”续贷手续。宋明杰是海洋岛渔民,他在2022年从农行申请了30万元贷款,用于海产品收购。同时,他还经营着一家“铁牛海鲜炖”饭店。
当天下午,姜震、孙宇、王继鹏组成三人服务团队,上门为宋明杰进行相关信息更新,办理续贷。几分钟时间,贷款就办好了。“这个贷款挺好,快!感谢咱农行。”这个不善言语的海岛汉子说道。
离开宋明杰的饭店,室外狂风呼啸。三人马不停蹄地打车去接一名客户的外孙。原来,该客户的外孙当天来电咨询银行可否帮助老人进行密码重置服务。由于该客户已经98岁高龄,忘记了密码,原本腿脚依然灵便的她前不久不慎跌倒摔伤,无法去银行办理业务及申领政府发放的高龄补贴。了解情况后,姜震和同事决定上门服务。
走到群众身边,传递金融温度,零距离解民忧……在海洋岛,这样的金融服务对海洋支行员工来说已是工作日常。
风大人闲。当天下午,“四哥”朱金忠来电邀请姜震和几位朋友一起见见面、聊聊天。回忆过去的生活,“四哥”感慨地说,小时候,家里孩子多、经济条件差,母亲总要把食物悬挂在房顶,避免孩子偷吃。为了填饱肚子,他和罗俊一起在山上寻找食物,找“羊奶子”(海洋岛上一种草本植物,汁液较甜)吃。物换星移,海岛巨变。这些年,党和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产权制度改革加快推进,滨海新村建设日新月异,海洋岛海鲜广受欢迎,五湖四海的游客与日俱增……总之,海洋岛富了,居民吃穿再也不愁了。
“四哥”所言不假,海洋岛有居民6000人左右,其中外来务工人员达2000人。毛旭介绍,2022年,岛上居民人均纯收入已超4万元。很多居民在长海县城或大连市买了房子。
夜色如银,繁星满天。在海洋岛镇政府,毛旭正计划下一步如何让海洋岛发展得更快更好。
“我们正在着力打造‘海洋岛’品牌,计划政府带头先建一个冷库,对接企业,带动海产品销售。同时,也在规划发展旅游业,因为海洋岛离陆地较远,水比较清澈,鱼又大又多,下一步想发展高端海钓、潜水等项目。”毛旭说。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毛旭介绍,在海洋岛上,有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大连农商银行三家金融机构,共同承担着服务岛上群众和经济发展的职责。农业银行金融服务做得好,广受群众认可,贷款总量在三家金融机构中占比达70%以上。他希望农行一如既往地支持海洋岛经济发展。
农业银行长海支行办公室主任刘云华介绍说,农行早在1964年就率先在海洋岛设立了营业机构,海洋支行的发展已经历了多代农行人,姜震是第十一任行长。
“2023年4月,谷澍董事长来到长海支行调研。8月,给我们回信,要求我们以更加暖心贴心的金融服务,用心用情用力为海岛群众增收致富贡献更多力量。我们一定把‘坚守海岛、金融戍边’进行到底。”姜震说。
“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但在海洋岛,8级海风已经持续了3天。
11月18日,星期六,晴。
一早,大家穿着羽绒服,拿着笔记本,来到支行小会议室参加农业银行长海支行信贷业务线上培训。
孙宇说,这次培训很实用,过两天她要回县支行营业部交流学习,进一步提高业务能力。孙宇是獐子岛人,丈夫是海洋岛人。因为爱情,她从獐子岛嫁到了海洋岛。事实上,和海洋岛相比,獐子岛名气更大,基础设施建设更好,人口也多,离长海县政府驻地大长山岛更近,船也多。当初,孙宇的母亲并不太愿意女儿来偏僻的海洋岛。
“我觉得找对象的标准不能只看一些外在的东西,要看彼此相处的那种感觉。他有些内在的东西挺吸引我的。有内秀,对我很体贴。”谈及丈夫,孙宇洋溢着笑容。她的丈夫在海洋岛的大连农商银行工作。
“有没有想过走出海岛?毕竟这里地处海洋深处,远离城市繁华。”记者问孙宇。她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理想再大,也要脚踏实地,只有把现在的工作一步步做好,才有更多可能。
王继鹏很久没有去大长山岛看望女友了。每天下班后,他会和女友视频聊聊天,交流工作和生活。他们是大学同学,毕业后,为了在一起,家在陕西汉中的女友选择到大连工作。后来,女友考进了农业银行长海支行。2023年春节,王继鹏去了汉中,拜见了未来的岳父母。“女友温柔、善良、有勇气。”王继鹏有些羞涩地说,目前正准备婚事。王继鹏的家在长海县广鹿岛,来到海洋岛后,他发现这边更美,海水更清澈。周末时间,他会喊上同事一起去海钓。
纪炎达是单身,来海洋岛工作3个月了。“想来这里燃烧青春。”他总是笑呵呵的,乐观开朗。这几天,他一直在柜台服务客户,张翔堃不时指导他办理业务。
每天晚上下班后,姜震会在宿舍和儿子视频通话。谈到家人,他有自责,也有感激。在他心里,妻子善解人意,贤惠顾家,把孩子照顾得很好。儿子已经6岁,活泼可爱,聪明伶俐。
姜震说,每次通话时,儿子第一句话就是“爸爸,你再过几天回来?”没时间陪伴儿子成长,这让他很愧疚。这几年,他每次回家都发现儿子有新变化。“‘数字华容道’玩得越来越好了;魔方打乱后,他一会儿就拼好。”这些让姜震十分惊喜。
在孙宇眼里,海洋支行是一个团结温馨的大家庭,大家互帮互爱,充满阳光。姜震爱好书法摄影和球类运动,王继鹏爱好海钓和厨艺,朱鹏宇和纪炎达喜欢电子产品和动漫,张翔堃热爱打篮球和唱歌,孙佩扬喜欢旅游和钻研厨艺,于福润喜欢打篮球和爬山……“连退休的芬姨、逄叔也给了我们很多帮助。”
王芬、逄军是海洋支行两名刚退休的员工,都已在支行工作超过30年。他们扎根平凡岗位,坚守海洋岛,热爱海洋岛,把青春留在了海洋岛。姜震说,一直以来,王芬发扬钉钉子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拓展业务冲锋在前;逄军则积极发扬“老黄牛”精神,勤奋踏实,任劳任怨,做好大堂服务。
作为客户经理,王芬做事雷厉风行,热情泼辣,工作奋勇争先,不甘落后,是出了名的“急性子”。同时,王芬还是海洋岛的“活地图”。30年来,她翻山越岭,跋山涉海,用脚步丈量海洋岛的每一寸土地,和渔民打成一片。一次下雪天,她走了一个小时的山路来到养殖户家中拓展业务,一聊就是4个小时,用真诚沟通赢得了客户信任。等回到支行时,早已过饭点,她跑到小商店里买了块面包,啃了两口就继续去工作了。
退休前,“芬姨”把自己的客户和业务介绍给新同事,嘱咐大家,这些客户的服务千万不能中断。退休后,她一直心系农行,心系那些客户朋友。
作为一名“老农金”,逄军的敬业精神感染激励着新一代农行人扎根海岛、团结奋斗。
逄军说,自己最早是在岛上医院开救护车。“农行是个好单位,改变了我的人生。”在海洋支行,他在安全保卫员、信贷员、运营主管等多个岗位干过,见证了海洋岛的发展和农行业务的快速更迭。从最初手工做账到ATM更新换代、掌上银行普及、线上办贷,“转眼三十年,农行变了,岛民富了,海岛美了,一切值了。”
肆虐的狂风已经过去,从海洋岛海拔最高的“388高地”望去,天空湛蓝,山岛竦峙,红瓦白墙的民居掩映在青山碧海中,海洋牧场绚丽耀眼。
姜震说,海洋岛山好、海美、人淳朴。这里是他的第二个家。海洋岛环境艰苦,同事们却甘之如饴,上级行也给予了海洋支行很多关怀。
“海洋支行可以说是长海支行党委倾注心血最多的地方。我们着力把海洋支行打造成青年员工成长成才的基地。每次发展党员,优先考虑这里。但凡急难险重的任务,姜震、张翔堃等党员都率先冲在前。”农业银行大连长海支行纪委书记刘贤峰介绍说。
2022年,在长海支行年度考核中,海洋支行在6个考核单位中排名第二,员工有满满的获得感。海洋支行获评“2022年中国农业银行大连市分行浓情暖域服务示范网点”“中国农业银行大连市分行2022年‘春天行动’零售业务卓越网点”。姜震获评“中国农业银行2022年度金融服务‘三农’最美青年”。
在海洋岛,农行对岛上最大的养殖企业海洋岛集团累计授信近1亿元。同时,海洋支行将“惠农e贷”作为拳头产品大力宣传,累计投放贷款超8500万元,支持了120多户渔民从事海产品养殖、收购等,贷款无一笔不良。
在岛上,我们得知一个消息,验证了“四哥”说的“遇到生病,有时只能干着急”这句话。这两天,王继鹏的母亲做检查时发现有肠息肉,需要去大连做手术。虽然大连“近在眼前”,但因为停航,无法出岛,他又着急又内疚。
停了5天后,船终于来了。11月20日,凌晨5点半,我们匆匆起床,赶往码头。
在船上,记者遇到了乘船从海洋岛回老家的黑龙江省大庆市54岁农民于佰军。于佰军说,“这次回家是暖一下房子,不然房子会冻裂,过了年开春,还要回海洋岛。在海洋岛,活很多,我主要负责给扇贝、牡蛎倒笼子,收入比老家高很多,一天有500元。”他嘴角上扬,感慨地说,“以前在外地给老板干,遇到过拖欠工资。现在党和国家政策好,特别关心我们农民工的工资问题,在海洋岛不会担心工资被拖欠。我主要干短工,干完活后就会领到工资。”
大海以它澎湃的热情迎接海洋岛来客。当太阳的光辉洒在海上,海洋牧场在彩云的陪伴下沉入梦乡。当西北季风吹拂着海浪,海岛人把船靠岸醉在故乡。他们在港湾伴着鲍鱼、海参与雪花入睡。海洋岛的故事正在冬天涌起新的碧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