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金融监理合作备忘录(MOU)本月16日在台北和北京同步签署,这标志着两岸金融监管机构将据此建立监管合作机制,在信息交换、机构设立、危机处置、人员交流等方面展开合作,预示着两岸金融业的交流与合作将进入新阶段。
两岸金融MOU是依4月26日第三次“陈江会”签署的《海峡两岸金融合作协议》而来,也为其后的“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协商做出了铺垫,其签署标志着封闭多年的两岸金融市场即将开放、两岸金融交流与合作将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不仅为两岸金融业的往来打开了通道,也符合两岸金融机构与民众的共同期待,顺应了两岸经贸关系发展的大趋势。
长期以来,两岸金融合作远远落后于两岸经贸发展的实际需求。从数据上来看,两岸贸易总额从1978年的0.5亿美元已经上升到2008年的1992.2亿美元,但是两岸金融合作,除始于1987年的通汇业务以及授信融资、汇兑之外,几乎没有其他实质性的进展,形成了所谓的“大经贸小金融”的不对称发展格局。自去年以来,随着台湾政治气候的改变,两岸关系进入了“和平发展”的全新阶段,文化与经贸交流取得了许多实质性进展。第三次“陈江会”后,期盼已久的两岸三通真正全面实现;最近,台湾方面宣布将争取明年六月前开放大陆学生赴台就读及承认大陆学历;此番金融MOU签署,又将加速金融合作的进程,必将成为推动两岸经贸关系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海峡两岸金融业的互补性与互惠性是两岸金融合作的基础,金融合作的深化对于两岸金融机构而言都是一个重大利好消息。目前,大陆银行业资产总规模已经达到75万亿人民币,或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银行业市场;股票市场市值已达24万亿人民币,世界排名第三,今年以来IPO位居世界第一;同时,大陆保险业资产总规模已突破3万亿人民币,目前正处于人口和社会结构的重要转型期,保险业未来发展的空间很大。大陆金融业的迅速发展对台湾金融机构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大陆目前有5万多家台资企业,广大的台商市场蕴含着巨大的金融需求以及大陆市场较高的存贷息差,也让台资银行对大陆市场充满期待。台湾银行进入大陆开展业务,一方面可以为台商提供金融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大陆的居民提供服务,充分发挥其在专业人才与服务质量等方面的优势,开创出富于特色的目标市场与客户群体,扩大自己的经营规模、实现盈利增长并增强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并有利于优化台资企业的融资环境。
就证券业而言,大陆和台湾股市相互投资,有利于增加两岸投资者投资组合的有效性。
台湾保险业发展已进入成熟期,市场相对饱和,而大陆保险业发展潜力巨大,大陆市场将为台湾保险业发展提供新的商机;同时台湾保险机构的产品设计、销售经验以及先进的管理理念等也将使大陆保险业从中获益。
就大陆金融机构而言,台湾金融市场虽然不大,且利差微薄,但是台湾金融业在征信系统、消费性金融产品和财富管理方面,与大陆金融机构有着较多的合作空间。
明年1月15日,大陆境内合格机构投资人(简称QDII)就可进场买台股,大陆银行也可申请在台湾设立分行,公众在台湾可以开立人民币存款账户。同时,台湾承诺将在两个月内修法,让大陆银行可以来台参股台湾的银行。
金融危机之下,台湾许多中小银行资本充足率低于8%的标准,大陆银行的到来可以填补外资银行撤离所带来的资本空缺。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大陆企业到台湾发展,需要大陆的金融服务跟进,大陆金融机构赴台设立办事机构,对于推动大陆资金入台、实现两岸经济的直接双向互动有着积极的意义。
海峡两岸都面临着金融业现代化与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考验,金融合作将有利于实现两岸金融机构优势互补、互动双赢,带动两岸金融业深化发展。特别是在两岸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这种合作更加具有深远的意义。
台湾金融机构在专业人才、市场经验、金融创新、中小企业融资、离岸金融市场业务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台湾金融业在大陆开设分支机构,这将会对大陆同业带来正面效应;而大陆金融机构在营销网络、客户资源、资金实力和产品品牌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能够为台湾带去资金和业务机会。
海峡两岸血浓于水、同根同源,金融政策相近,金融合作所带来的两岸金融市场的整合和金融监管的有效协调将有利于实现两岸金融体系的稳定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实现两岸经济共同发展的大目标,增加两岸人民的共同福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