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祥
2023年AI大模型横空出世,大大加速了深度智能时代的到来,并对信息安全带来了较大影响。当下,我们正站在安全风险的质变时刻。在这个全新阶段,安全科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加大对安全科技的关注与投入刻不容缓。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联合蚂蚁集团发布的《数字时代安全科技价值报告》指出,安全科技将与人工智能一道,成为未来社会的两大通用技术。
安全科技是一个多元化的概念,它既包含微观层面的具体安全技术实践,也涵盖宏观层面的国家战略和治理体系。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安全科技不再局限于信息科技领域的安全防护、入侵检测、病毒防护、数据加密、身份认证、灾难恢复等IT信息技术,随着新兴技术的蓬勃发展,安全科技也增加了新的时代内核,更侧重于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多种科技手段实现数字资产保护、模型保护、数据泄露防范,提升应对欺诈、勒索、黑客攻击等多维度安全风险的防护能力。
信任与安全是金融业的核心和命脉,在传统金融业向数字化迈进的过程中,大量敏感信息如客户资料、交易记录、投资策略等均以数据形式在网络空间流转。在数据产生、使用、传输、销毁的全生命周期,各类风险如影随形,这对保障数据安全提出了极高要求。安全科技在此起到了保驾护航的关键作用,通过先进的加密技术、防火墙系统、入侵检测机制、划区防御体系等,有效防止非法获取和滥用用户数据,确保金融机构的信息资产安全无虞。
随着AI大模型在金融风控中的广泛应用,安全科技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例如,运用AI风控模型和流计算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用户异常交易行为,精准预警潜在风险,在交易的同时实现风险阻断,但与此同时也可能遭受模型攻击或数据污染,影响其准确性和稳定性。这时,安全科技不仅要保障数据传输的安全,更要深入模型算法层面,研发出抗攻击性强、自我修复能力出色,快速迭代、高速优化的AI安全防护体系,实现金融风险防范的智能化与动态化。
科技推动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升。诸如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为金融业带来了透明度更高、安全性更强的分布式账本解决方案,促进了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等业务的发展。同时,基于生物识别的身份验证技术,极大地改善了用户体验,降低了账户盗用风险,保证了金融服务的无缝接入与便捷使用。
金融科技推动下的金融服务普惠化,让大众享受便捷的同时,也使网络诈骗、洗钱等行为有了可乘之机。面对种类众多的安全风险,安全科技在此需承担起识别、预防和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的重任,综合运用生物识别、行为分析等技术手段,构建起一套覆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的金融安全保障体系。
合规监管也是金融业安全科技不可忽视的一环。在全球范围内,各国政府都在加强与金融科技相关的法规制定和执行力度,特别是随着对用户隐私保护的要求日趋严格,为了在保护用户数据的同时发掘数据价值,隐私计算等安全技术也在蓬勃发展和广泛运用,帮助金融机构在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实现数据的有效利用和安全共享,从而既满足监管要求,又能充分发挥数据价值,驱动业务创新与发展。
安全科技在金融业的发展与变革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是金融生态安全稳定的基石,是保障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根基,也是促进金融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在数字金融时代,随着金融活动的全面线上化和移动化,安全科技的重要性尤为突出。面对未来更加复杂多变的金融市场环境,金融机构应积极推动安全科技的研究与应用,使其与金融业更加紧密有效结合,为建设数字时代稳固的金融安全防线提供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