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吴德立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始终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重要部署,再次彰显党中央推进对外开放的巨大决心。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过程中,如何理解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的重要意义?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应关注哪些重点?金融如何支持外资外贸企业发展?就上述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章玉贵。
引领新一轮全球化
记者:报告提出,“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这是“制度型开放”首次被写入报告。您认为应如何理解其重要意义?
章玉贵:制度型开放是相对于传统国际经贸规则下商品与要素的流动型开放而言的。推动高水平的制度型开放,顺应了经济全球化趋势,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开放指明了方向。中国推动制度型开放,将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我国从1978年启动对外开放以来,对外开放呈渐进式发展特征。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里程碑,我国开始与国际规则对接,全面融入全球经济、贸易、产业规则及体系。入世20多年来,我国成为全球第一贸易大国,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二。近年来,我国加快了制度型开放步伐。根据世界贸易组织官网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3月,我国签署并生效的自由贸易协定共19个。与传统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下的国际经贸协定相比,高标准国际经贸协定的签署及生效,对国内体制机制改革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是在2020年底签署、2022年初生效的《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标志着当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经贸规模最大、最具发展潜力的自由贸易区正式启航,我国面向全球的自由贸易区网络得到进一步拓展。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我国将以新一轮开放,有力推动和引领新一轮全球化,更好地促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记者:报告明确指出,要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这传递出怎样信息?应如何进一步推动?
章玉贵:在国际形势持续发生深刻变化和人类面临诸多共同挑战的情况下,中国坚定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为全球发展带来信心和力量,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完善全球治理提供中国理念、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报告对此作出重要部署,表明中国坚持经济全球化正确方向,与世界各国共同营造有利于发展的国际环境,共同培育全球发展新动能。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9年来,我国高标准开展“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全方位推动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贸易、金融、技术合作与人文交流。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中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成绩。
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要深入了解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情况,推动更多国际资金、技术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同时,建议更多使用本币融资,满足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需求,以及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此外,还应高度重视项目可持续与风险管控,积极发展绿色金融。
促进外资企业发展
记者: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还需要扩大对外投资,更好惠及各国人民。您认为,商业银行应如何为外资企业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章玉贵:外资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我国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嵌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已高度融合,在全球贸易和生产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商业银行可不断完善制度设计,助推经济新一轮对外开放,为外资企业提供跨境结算与融资支持,以及全球化金融服务供给。同时,可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定制化融资咨询和指导服务,提供发行公司债券、企业债券、资产支持证券及各种创新性融资工具,助力我国构建更具活力的内外经济联动体系。
记者:您认为,商业银行应如何引导外商投资加快绿色低碳升级?
章玉贵:近年来,我国绿色金融市场稳步发展,金融机构不断加大绿色信贷投放力度,引导企业更加注重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ESG)表现和可持续发展。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本外币绿色贷款余额20.9万亿元,同比增长41.4%;绿色债券存量规模逾1.26万亿元,均居全球前列。中国绿色金融市场对全球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提高。
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建立与不断完善,全球增量资金将更多流向风能、太阳能与生物燃料等绿色清洁能源,减少对化石燃料供应项目的投资,助力实现全球净零碳排放目标,这为国内商业银行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升级提供了指引。我国商业银行应在服务经济绿色转型过程中,尽快形成匹配绿色金融发展所需的风险识别、评估与信息披露能力、绿色金融业务创新与转型支持能力、绿色投融资的需求对接与资源供给能力,以及全球绿色金融标准一体化趋势下的风险定价与国际合作能力。同时还应以“双碳”目标为引领,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加快自身转型发展,更好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参与绿色低碳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