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 楠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深刻阐明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实体经济是我国发展的本钱,是构筑未来发展战略优势的重要支撑,为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迈进指明了方向、明确了路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
近十年来,我国制造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壮大,金融助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力度不断加大。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于结构调整、提质增效的关键时期,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一方面,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重构,制造业面临发展方式转变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遇,金融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力度不断加强;另一方面,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存在创新能力不强、供给体系质量不高、产业链不稳不强等突出问题,金融与制造业协同发展仍面临供求不匹配、能力不适应、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前不久,在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挂牌以来的首场新闻发布会上,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引导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增加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领域的金融供给,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绿色发展的支持力度。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应在支持制造强国建设中发挥主力军和排头兵的作用。商业银行要深刻认识支持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更好发挥金融职能作用、优化资源配置、助力制造业质效提升,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制造强国建设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提升金融支持制造业发展的精准服务能力。深化制造业行业和区域研究,加强重大政策解读宣导,细化明确目标行业、区域、场景、客群的开发策略,制定信贷计划,出台细分领域客群营销指引、授信审批指引,积极支持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和区域转移承接,加大对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的支持力度,强化对科技创新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梯度培育。
加大对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的信贷投放力度。重点围绕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关键基础设施改造、企业数字化转型、“双碳”领域设备制造等,强化客群营销服务,优化绿色审批通道、运营管理流程和配套保障机制,优先支持工业经济恢复发展、产业固链强链补链等资金急需领域,根据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完善信贷政策,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加强细分场景产品和服务模式的创新应用。聚焦制造业企业设备更新改造、技术研发创新、低碳转型升级和兼并重组等中长期资金需求,加大并购、银团和项目贷款投放力度。重点围绕汽车、家电、医药、机械制造等重点场景,进一步丰富完善供应链金融产品。面向中小科创制造业企业,持续迭代升级“专精特新”系列产品,进一步满足制造业细分赛道、上下游不同环节的差异化融资需求。
强化风控、考核、团队等配套机制建设。整合内外部数据平台信息,提升风险监测预警和授信审批的智能化水平,加强企业创新能力评价结果、产业链交易信息等在授信评审中的应用,提升对中小科创企业和新兴领域的风险评估能力;优化制造业考核指标设计,适当加大考核权重,发挥目标考核的正向引导和激励作用;强化政策、产品、工具、策略的培训交流,培养制造业金牌团队和客户经理,着力提升客户服务的专业性和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