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继军 刘葵
长白山下,春意渐浓。又到了春耕备耕时节。
每到这个时候,农业银行吉林延边敦化官地支行客户经理孙洪明的手机铃声总比往常响得更频繁。
“孙哥,今年下洼子村的积温变化大吗?玉米种子我是选‘松玉438’还是‘迪卡1838’?”
“孙哥,我新流转了5垧地,还能再申请点贷款吗?”
“孙哥,我想买辆播种机,贷款有优惠吗?”
…………
官地镇共有45个行政村、108个自然屯、9800多户人家,只要提到孙洪明,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多年来,村民习惯把他当成“自家人”,赶上春耕、秋收或者做个买卖、盖个新房,都想听听他的意见。因为他们信得过这个常年奔走在田间地头、真心实意帮助他们的人。
扎根乡村 做农民增收致富的主事人
官地镇位于敦化市东北部,素有“延边粮仓”之称。
“过去村民收入基本靠种地,但也就勉强能吃饱肚子。这些年来,为了让大伙儿早点富起来,孙哥是‘既出钱又出力’。”下洼子村党支部书记张公新说,“我记得最初跟孙哥认识是在2008年底,那天下着大雪,他推着摩托车深一脚浅一脚到我们村,手脸冻得通红,鞋子上全是泥水,一进屋拍拍身上的雪就忙着给大伙儿办贷款,从那时起,我们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孙洪明也成为村里的“常客”。
为了给农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解决困扰“三农”发展的贷款难问题,农业银行2008年创新推出农户小额贷款。
对于官地镇“三农”的实际状况,孙洪明十分了解,知道有的村民想干事、想创业但往往手里没有资金,而这款产品恰好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于是那段时间,无论阴晴雨雪,他都会骑着摩托车,驮着电脑、打印机,一个村一个屯地为大家办理业务,从来没有按点吃过饭,遇到雨雪天气,衣服和鞋子湿了干、干了湿,但他毫不在意。
村民刘玉龙就是在那个时候认识孙洪明的。他想开一家卖种子化肥的商店,便去找孙洪明贷款。详细了解了他的情况,孙洪明认为他完全符合贷款条件,随即帮他确定了贷款额度并提交了申请,3万元的贷款很快就批下来。
刘玉龙的店顺利开了起来,可是两年过去,经营一直不见起色,急得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再一次去求助孙洪明。
孙洪明二话不说帮着他做市场调研,分析当地的农业种植结构、农民需求,连如何应对市场竞争都替他考虑到了。“我真不知道干买卖有这么多门道,是孙哥的指点帮忙让我打开了门路,生意也越做越好。”如今,刘玉龙每年纯收入超40万元,属于官地镇最先富起来的一批人。随后,他又继续从农行贷款成立了甜玉米合作社,带动村里其他人一起搞种植。
2023年5月,常在村中走访的孙洪明到了下洼子村,得知部分村民正准备播种玉米早熟品种,他当即劝导:“今年积温偏高,如果播种早熟型品种,到时玉米粒会不紧凑,肯定会减产。我建议大家选晚熟的‘迪卡2235’或‘迪卡1838’。”在场的村民虽然将信将疑,但出于多年的信任还是听了他的话。果然,当年的玉米收成喜人。
孙洪明深知农户金融是一门综合性业务,要确保农户贷款发挥更大的惠农作用,不仅要有一腔热情,还要锤炼过硬的本领,更多功夫要用在“贷”外。<<<上接A1版
为此,他利用业余时间潜心研究政策,通过网络、书籍查阅资料,一点一滴地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知识,逐渐练就了甚至比农民还懂农业的“真把式”。
最近一段时间,敦化市程泊农业机械化生产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哲军格外高兴,因为他去年听了孙洪明的建议,把玉米烘干存储,今年开春售出,总收入提高了近50万元。
“前年秋天,我没有听孙哥的劝告,把合作社刚收下的400万斤玉米当时全部卖掉了,后来眼看玉米价格每天都在涨,心里别提多后悔了。”黄哲军感慨地说,“别看孙哥是信贷员,他可比我们这些长年种地的‘老把式’懂的多多了。”
近年来,我国农业专业化、市场化进程不断加快,农民不仅需要掌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对农产品市场也要有深刻、精准的把握。孙洪明听不少村民跟他反映粮食收购价格波动比较大,因为把握不准时机,粮食总卖不上价。于是他便时刻关注市场信息、虚心请教专家,及时了解主要农产品价格,利用掌握的粮食收购政策等为村民出谋划策,帮助大家把握合理售粮时机,实实在在提高了他们的收入。
为了能够深入了解村民的资金需求,孙洪明走遍了官地镇大大小小所有村屯,根据村民实际情况灵活地给他们推荐适合的金融产品。截至目前,他经手发放的4.6亿元贷款,成功帮助2800多户农户脱贫致富。“有事找‘孙哥’”已经成为当地百姓的口头禅,而他也俨然成为乡亲们心中的“主事人”。
通情达理 做农村金融服务的有心人
“你不改掉那些坏习惯,我就不可能给你贷款。”刘海波至今记得找表哥孙洪明贷款时被拒的情景。2012年,不想在外打工的他回到官地镇老家,想靠亲戚关系贷点款种地、搞养殖。孙洪明知道这个表弟一向不务正业,还喜欢打牌,便一口回绝了他。
刘海波一分钱也没贷到,还被同村人笑话,觉得表哥不近人情。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他开始认真反思自己的问题,暗下决心改掉坏毛病,踏踏实实开始种地、养牛。然而因为没经验,他种的粮食产量低,养的牛也生病了。因为亏了钱,他一度郁郁寡欢、垂头丧气。
这时,“不近人情”的表哥孙洪明主动找上了门,帮助刘海波分析粮食产量低的原因,还建议他先买一两头“棒牛”(即将生产的母牛)喂养,产下的是小公牛就卖出,若是小母牛就留着繁殖,一点点扩大规模。一番语重心长的话,让刘海波重拾信心。他试着买了两头“棒牛”,没想到表哥又帮着他规划牛舍、调配草料、做防疫工作……第二年,刘海波种的玉米、大豆都获得丰收,牛舍里也添了3头牛仔。他信心倍增,想进一步扩大种植面积,却担心申请贷款会被表哥再次拒绝。
出乎刘海波的意料,孙洪明听完他的想法后,同意给他发放贷款。“从最初的3万元到现在的30万元,在农行的支持下,我已经种了16.8垧玉米,一年也有二三十万的收入。”刘海波说。因为踏实肯干,他被村民们推选为仁和村村务监督委员会主任。
“要想在农村做好金融服务、防范金融风险,就不能拿贷款做人情、做交换,也不能一贷了之,贷后服务也必须跟得上,做好做细。”孙洪明说。
“现在我们村大部分村民都养牛,我家就养了96头,每年有40多万元的收入。”新胜村村民王占胜感慨地说,“能有今天,多亏了孙哥的帮扶啊。”
王占胜是新胜村养牛大户。一天,他慌慌张张跑到官地支行找孙洪明:“孙哥,我养的牛死了,你看这可咋办呢……”
原来,王占胜家的牛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光吃不长膘,最近几天不知啥缘故还死了几头,这可把他急坏了。
孙洪明安慰他说:“兄弟,你放心,你的事我管到底!”
话虽这么说,但孙洪明也着急,他一趟趟地往返养殖场和乡村兽医诊疗点,发现牛死亡是因为感染了口蹄疫,于是立刻帮着王占胜对牛舍进行消毒防疫。随后,孙洪明查阅资料,又咨询了很多有经验的外地养牛大户,终于找到了牛不长膘的原因——饲料缺乏骨粉、麦麸等重要营养元素。他又帮着王占胜科学配比饲料,彻底解决了问题。
“后来孙哥看到牛又变得膘肥体壮,特别高兴。当时,我握着他的手,除了掉眼泪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王占胜每次提起这件事,都难掩激动。
随着养牛规模逐渐扩大,孙洪明又帮助新胜村引入了农行“吉牧e贷”,通过在牛耳上安装“电子标签”,对肉牛的健康情况进行实时监测,此举不仅有利于养殖户管理,而且形成了精准的“数据资产”。在农行3400万元资金和技术的支持下,新胜村的肉牛养殖规模从最初的不足200头发展到现在的2000头,村民们真正过上了“牛日子”,中央电视台专门对此进行了报道。
“全镇每一家的情况孙哥几乎都了解,也都装在心里。我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也离不开他的帮助。”新立村村民孙光超说。
孙光超曾经是贫困户,为了给脑瘫的儿子治病,家中一度负债累累。但他肯吃苦、爱钻研,特别想通过种植人参摆脱贫困。在国家推出扶贫小额信贷政策后,孙洪明认为他符合条件,便第一时间通知他,并帮他谋划项目、办理贷款。在孙光超种植人参期间,孙洪明一直惦记他,还指导他在地里安装视频监控设备,通过实时监测种植情况,及时发现问题,提高人参品质和产量。靠着种植人参这门技术,孙光超在2020年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成了镇里脱贫致富的典范。
翻开孙洪明的贷款发放明细,从一万元到上百万元,各种额度都有。“用多少贷多少,贷多了还得多还利息。”孙洪明解释说,“其实银行放贷的目的就是让村民更快富起来、日子好起来,他们贷款用得好,咱们银行资金风险防控自然也就做好了。”正是因为肩上有责、心中有数、手里有招,愿贷、敢贷、能贷、会贷,16年来,经他发放的近1.3万笔贷款没有一笔不良。
传道授业 做青年员工成长的领路人
步入“孙洪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室内最显眼的位置上陈设着数十枚孙洪明历年获得的荣誉证书和奖章,墙壁上则悬挂着工作室同仁们的合影。
为了弘扬劳模精神,培养更多的优秀后备力量,敦化支行于2023年7月成立了“孙洪明劳模创新工作室”,定期组织新老员工交流座谈,通过“传帮带”的方式,将工作室打造为员工成长的基地和摇篮。
官地支行青年员工宋伟是孙洪明的徒弟,已经习惯了平日里跟着师父走村入户,和村民面对面拉家常。
起初小伙子并不理解,觉得聊天就是浪费时间,与办理银行业务没有什么关系,好几次都不想跟着去了。后来他才明白,很多农户家庭情况复杂,坐在办公室很难了解清楚,如个别村民是否有不良嗜好、是否有民间外债等就很难知道。“师父总结的‘望、闻、问、切’调查法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可都是我从书本里学不到的。”宋伟笑着说。
宋伟所说的“望、闻、问、切”调查法,正是孙洪明多年来做好“三农”金融服务工作的窍门:“望”是指查看房屋、玉米楼子、豆秆垛子等以了解资产情况;“闻”是指与村里人攀谈,打听了解当事人家庭情况及其是否有不良嗜好等;“问”是指掌握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多角度确认用途是否合理合法;“切”是指最终综合分析,研判放款可行性。孙洪明把这些经验毫无保留地分享给同事,传授给徒弟们。
王储是孙洪明的另一个徒弟,目前主要负责在大厅给农户办理业务。
“现在给农户信息建档方便多了,只要拿他们的身份证一扫,就能自动识别信息,几秒钟就可以完成操作。这可是我师父的功劳。”王储得意地说。
工作中,孙洪明一直潜心研究农户贷款业务,在给农户建档时,发现农户信息录入都需要手动操作,费时费事不说,还容易出错,于是他主动向上级反映,并提出改进优化系统的建议,最终实现农户信息的自动识别,既方便了工作人员,也减少了农户等待的时间。
“师父的爱人和女儿都住在敦化市。为了方便工作,师父在我们支行对面安了家,平时自己一个人住。”宋伟说,“师母每隔几天会从市里过来,帮师父整理房间,还给同事们做好吃的,让我们感到特别暖心。”
每当看到有村民忙不过来时,已过知天命之年的他会主动下地帮他们干活。
针对习惯在中午时间到银行办理业务的村民,30年来他从不午休。
虽然患上严重的坐骨神经痛,但他从未喊过累,更没有请过假。
甲状腺癌手术刚刚5天,当他得知粮食经纪人急需用款收购黄豆时,立即办理了出院手续。
当组织考虑他年龄大、身体又不好,准备调他到市里工作时,他婉言谢绝,将机会让给了年轻人……
多年来,孙洪明奔走在白山黑水之间,把金融服务根植在田间地头,延伸到牲畜大棚,镶嵌到双脚丈量过的每一寸土地,以扎根乡村、一心为民、勇于担当、务实稳健、艰苦朴素、遵规守纪的高尚品格和道德情操,生动诠释了一代代以饶才富为代表的“老农金人”的精神。他也因此多次荣获农行吉林省分行“百佳员工”、先进个人等荣誉;2023年荣获农业银行“五一劳动奖章”和农业银行优秀共产党员;2024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农业银行饶才富奖、乡村服务先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