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刘艳辉 文弋
细雨过后,贵州省安顺市平坝区夏云镇云雾缭绕,几百亩油菜正处于结荚期,长势正好。
“这400亩油菜都是无人机播种的,3个小时就飞完了。这要是人工种,得半个月时间。我还想再买一台无人机,以后播种、施肥、撒药都用无人机,希望农行多多支持我们合作社。”夏云镇湖新村村民杨文全个头不高,但声音洪亮。他边走边说,拉着洪明走过布满牛粪的乡间小路,参观合作社复垦的土地和建设中的农机仓库。
洪明是农业银行贵州安顺平坝支行行长。自2008年进入农行工作后,一直忙碌在“三农”一线,不是在田间地头和农民讨论农业生产的事情,就是在工地现场和企业负责人商量项目建设的情况。在很多客户眼中,洪明不端架子、不打官腔,不像是一个行长;他平易近人、为人实在,更像是一位朋友。这位朋友话不多,办起事来不含糊。
一心一意支持农民增收
将平坝区夏云镇的400多亩荒地变为粮田,这是杨文全引以为豪的事情。这里曾经是一片水淹地,杂草丛生,荒废了很多年。2022年冬天,杨文全响应当地政府号召,与300多户农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用了半个月时间,将这片荒地开垦成适合农机作业的标准农田。
“去年一季水稻收获100多吨,收入20多万元。今年春天这茬油菜长得也不错。”杨文全说,去年复垦撂荒地的时候,正是他资金最吃紧的时候。没想到的是,一个陌生电话带来了转机。这个电话是洪明打来的。
“洪明行长把我邀请到行里做客,这让我挺意外的,以前我也不认识他呀!”杨文全说,那天一同到农行做客的,还有当地农机销售、农机服务培训等企业的负责人。
洪明开门见山:“请大家来,就是想了解各位有什么需求,看看我们能帮着做点什么。”
“我开垦撂荒地缺资金、缺农机,想贷款。”杨文全抢先说。
“把土地开垦出来,准备做什么呢?”洪明问道。
“种水稻,这个我熟悉。种蔬菜可能更挣钱,但是风险也大,我有多大能耐办多大事儿。”杨文全说。
离开农行,杨文全也没太在意,以为这个行长就是走个过场。然而没出3天,农行客户经理便登门拜访,进行了细致的贷前调查,很快20万元贷款就到了杨文全的银行账户。
丁松就是上门为杨文全办理贷款的客户经理之一。这个小伙子2020年参加工作,经常跟着洪明一起下乡做业务,学到了不少东西。“洪明行长十分注重客户的人品,即便是农户生活条件差点,但是人品好、肯干事,我们也会帮一把;如果这个人在村里的口碑不好,即使他各方面条件都不错,我们也不会放贷款。”
有了贷款支持,杨文全如愿购入一批农机,合作社的农业社会化服务能力也进一步提升。杨文全说:“大部分村民都外出打工了,合作社就替他们干农活。用农机干活又快又便宜,这比他们自己干划算多了。”
杨文全的农机服务搞得有声有色,何林敏的养殖事业也风生水起。
何林敏是四川人,有着“川妹子”的泼辣性格,多年前养猪创业的时候,就有人劝她养殖业风险大,别去碰,但她经过市场调研后发现,只要把隔离做好、疫病控制住,养猪是可以挣钱的。
说干就干,凭借着前几年开酒店、办药房攒下的家底,何林敏和丈夫在平坝区创办了养殖场,聘请专业人士进行管理,通过科学喂养、严格管理,养殖场效益初显。尝到了甜头以后,何林敏想把规模再扩大一些,但是扩建场地是个大工程,钱从哪来?
何林敏咨询了几家银行,要么贷款额度小,要么利率高。当问到农行的时候,何林敏这才放了心。“洪明行长带着团队走访我们的养殖场,问我们怎么管理、怎么喂养、怎么销售。我把家底儿和计划全告诉他了,没过多久200多万元的贷款就审批下来了。”何林敏说,“洪行长很关心养殖场的情况,总是打电话询问销售情况。去年猪肉价格有些波动,但是我们家还是挣钱了。”
如今,扩建的养殖场已经基本完工,不久之后就能启用。“洪行长人很实在,我们也是实在人。我们把猪养好,也能带动周边的人一起挣钱。”何林敏说。
杨文全、何林敏是农行服务的众多客户中的两位代表,他们勤奋、认真、朴实,正是看中了他们身上的这些品质,洪明才放心投放贷款。这十几年,洪明经手发放的贷款超10亿元,其中农户贷款超4.8亿元,支持了320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设身处地助力农村发展
“村里来了个‘金融委员’,贷款方面的问题就找农行。”在平坝区安平街道办事处同心社区,社区工作人员谢艳通过微信群把消息告诉了社区百姓。
同心小区是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涉及30个村77个村民组,安置移民群众近500人。谢艳说,除了务工外,一些村民想自己开超市、搞运输,农行的“金融委员”来得正是时候。
杨贵琴,农行平坝东街支行网点主任,就是“金融委员”之一。杨贵琴会定期来社区宣传金融知识,帮助村民解决融资难题,为村镇产业项目提供决策建议。
平坝区是国家级新区贵安新区的核心组成部分,这里城市化进程更为明显,在城乡融合的背景下,如何有效识别农户并做好“三农”工作是个新课题。洪明经过深入思考,试点推出了“金融委员”制度。
“我们通过党建共建的方式,密切与社区和村‘两委’的联系,通过他们的推荐,找到潜在客户,提供精准支持。”洪明说,目前“金融委员”制度处于试点阶段,通过这个制度,农行支持了一大批农户从事批发零售、商贸流通等行业。
主动创新产品和精准服务支持客户发展——这是洪明在实践中总结的办法。在普定支行任职期间,洪明创新推出了“兵支书e贷”“茶叶e贷”“食用菌e贷”等不少特色金融产品,用新产品解决农户融资难的老问题。
2020年初,时任普定支行行长的洪明调研发现:在当地村“两委”中,退役军人较多,大部分都聪明能干,如果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潜力无穷。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兵支书e贷”应运而生。
孙同富是“兵支书e贷”的首批受益者之一。一次,洪明来到普定县定南街道陇黑村调研,孙同富谈到了自己想扩大蔬菜种植规模的想法。洪明听完,建议他瞄准反季节蔬菜,流转更多土地,带动村民增收。依靠30万元“兵支书e贷”,孙同富扩大了种植规模,帮助20名布依族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
“我们的产品能满足大部分农户需求,但是也有部分客户生产经营比较特殊,产品和服务不能生搬硬套,不能让客户来适应银行产品,而应该按照客户需求去设计产品、改进服务。”洪明透露,平坝支行近期围绕某大型肉牛养殖企业设计配套产品,项目落地后能促进当地肉牛养殖、饲料生产、肉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发展。
千方百计服务农业增效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造就了贵州茶叶、辣椒、蔬菜的独特品质。然而,“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等原因,农户经营只是“小打小闹”,如何与政府、企业一道,将这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农民增收致富,是洪明一心想办好的事情。
恒温仓库里,成箱的黄姜堆满了货架;农产品加工车间里,大蒜被脱皮装袋打包;配送中心里,车辆进进出出、吞吐有序……贵州天成第六产业有限公司里,一派繁忙的生产景象。
“1+2+3=6,1×2×3=6,我们就是要把农村一二三产业串联起来,实现融合发展,这就是公司为什么叫‘第六产业’的原因。”贵州天成第六产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振玉说。谭振玉今年65岁,说起“三农”工作,思路清晰,眼中充满亮光。他介绍,公司有1000亩种养基地,有农产品加工车间和物流配送网络,辐射带动5个乡镇的40多家村级合作社和种养大户发展特色产业。
去年,谭振玉计划扩建仓储区域,升级物流配送服务。他经过一番精打细算,钱还是不够。在走访过程中,洪明了解到谭振玉的想法,随即带领团队上门服务,不到半个月时间,就为公司申请到1500万元授信额度。
谭振玉说:“洪明行长非常诚恳,具有开拓精神,服务意识也很强,能设身处地为企业着想。”在农业银行的支持下,谭振玉顺利地建起了冷库,农产品收储能力和物流配送能力进一步提升。
洪明认为,农业要有出路,就要推进农业品牌建设,走产业化发展之路。农业发展有潜力,服务农民增收才不是一句口号。
泡豆子、磨豆浆、点豆腐……安顺市平坝区万佳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内,空气中弥漫着豆腐散发的清香,而在公司的存储仓库,大大小小的坛子里,腐乳正在慢慢发酵,伴随着“咕噜噜”的声音,等待时间酿出美味。
2008年,郑汝忠和妻子陈艳开始创业,致力于当地特色农产品研发、加工和销售,目前公司拥有“老嬢嬢”“黔中屯”等品牌,带动300多户农户增收。从家庭作坊到如今规模化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公司的成长离不开金融机构的助力和支持。
这一天,洪明带着客户经理上门回访,郑汝忠夫妇特意摆上三块豆腐乳,倒上两杯红酸汤。
“洪行长,尝尝我们新产品的风味。”郑汝忠夫妇“以汤代茶”,邀请老朋友品尝。
“现在经营和销售情况怎么样?”洪明问道。
“我们每天都在加足马力生产,现在厂区有40多名员工。网上销售情况也不错,每天能有2000笔左右的订单。”郑汝忠说,豆腐乳等发酵类产品要至少经过6个月酝酿,味道才能充分释放,希望贷款周期能适当延长。
“我们的金融产品有三年期的,后续我们的团队和您对接一下,看看什么贷款方式最恰当。”洪明说。
自2021年11月就任平坝支行行长以来,洪明把当地主要涉农企业都走访了一遍。他说:“发放一笔贷款很容易,但是要让这笔贷款发挥最大作用,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百姓增收,其实并不容易。我们一直在想办法、找突破。”
现在,洪明有了初步的想法:农业银行有很多“三农”客户,有搞种养的,有做加工的,还有从事销售的,如果把这些客户都集中到一个场景中,不仅可以实现客户的资源信息共享,也能把农产品“产、加、销”链条打通,助力农业做大做强。“我这几天正在和上级行有关部门对接汇报,希望借助‘农银智慧市场’这个平台,把这件事做起来。”洪明说。
十余年如一日,从安顺市的关岭县、普定县到平坝区,从一线柜员到支行行长,洪明走遍了三地所有的乡镇及300多个村寨,为农民脱贫致富出主意、想办法。因为工作业绩突出,他获得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23年度“三农”人物、农业银行金融服务“三农”最美青年等荣誉。
洪明说,坐在办公室里做不好“三农”业务,他隔三差五就要到乡村或者企业走一走、看一看。“我是在农村长大的,我知道农民需要什么,我也想尽最大努力,让更多的百姓过上好日子,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