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1版: A1
          

红色老区扶贫情
农业银行助力安徽金寨县脱贫攻坚纪实

■本报记者   黄景莉   张琦

这里,被称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59位开国将军从这里走出,10万儿女为革命献身。这里,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热土一抔魂。

这里,就是安徽六安金寨县,这里有革命光荣历史,也面临脱贫攻坚的严酷现实。在这片土地上,一场脱贫攻坚的“革命”正在火热进行,农业银行正是这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

主动作为

服务老区走在前

金寨县古碑镇水坪村驻村帮扶“第一书记”宿方瑞没有想到,农业银行六安分行行长孟建华会带领团队来到他们这个尚未脱贫的山村,与村两委及农户代表面对面座谈,了解金融需求,送金融服务上门。农行人的到来,让这个驻村帮扶两年多的80后小伙子很受鼓舞。

“孟行长这次解决了困扰我们很久的大难题!”座谈会上,水坪村支部书记全书玉兴奋地说。原来,水坪村有800多户村民,其中种养大户只有10户左右,以往找金融机构贷款,很多村民因为达不到贷款要求,难以借助银行资金发展生产。通过这次座谈会了解具体情况后,孟建华初步设想以村集体组织——创福公司做担保,为村民发放小额贷款,扩大金融覆盖面,带动更多贫困人口脱贫。

发现问题、探讨对策、着手解决、具体落实。座谈会上记者见识了孟建华雷厉风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孟建华向记者介绍:“这次调研活动是六安分行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一部分,分行班子成员每人负责调研一个县,了解金融扶贫和乡村振兴方面的金融需求,把主题教育和当前最重要的扶贫工作以及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落到实处。” 

六安分行把支持脱贫攻坚、支持小微企业、发展普惠金融、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政治任务,真抓实干,不走过场。该行党委对班子成员提出了“四个第一”,即第一要求是讲政治,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第一任务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

今年57岁的孟建华在六安分行已临近退职,但依然毫不懈怠,干劲十足。“可以说,六安是我工作的最后一站,我要为老区人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实事。”从孟建华简短的话语里,记者感受到他对老区人民最质朴的情感。正是带着这样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在全国范围的结对扶贫工作开展之前,六安分行就自加压力,于2015年主动申请把金寨县花石乡黄堰村作为帮扶点,“一对一”结对帮扶。同年,金寨县支行主动与花石乡大湾村开展联合党支部共建,以党建促扶贫。

为了带动金寨县更多贫困人口脱贫,六安分行积极对接金寨县政府相关部门,运作了全国农行首笔光伏扶贫项目,省市县三级行联动,发放贷款4800万元,支持建立光伏电站,实现了对全县行政村全覆盖,直接带动500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六安分行制定了“金融扶贫2016-2020五年工作规划”,并逐年出台金融扶贫工作意见,主动对接金融扶贫需求。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近56亿元,带动贫困人口近7万人。

默默奉献

助力脱贫勇担当

“因为平时工作太忙,我们走访贫困户只能选择周末。有些贫困村民居住在大山深处,有的甚至住在山顶上,每次走访都不容易。回到家时,真是累得连话都不想说。”金寨县支行行长董梅告诉记者,该行对大湾村22户贫困户进行结对帮扶,其中班子成员每人3户,他们坚持每月走访贫困户,帮助他们理思路、想办法,解决就业、增收等难题。

在大湾村,记者见到了六安分行驻村帮扶队员潘新。2017年初,这个不满30岁的小伙子主动请缨驻村帮扶。刚来大湾村时,艰苦的环境、繁忙的工作,以及对怀孕5个多月妻子的牵挂与思念,常常让这个年轻人在夜深人静时辗转反侧。“想跟妻子视频又不敢视频,担心自己控制不住感情。”潘新说,有一次他正拿着手机犹豫,妻子反倒发来了视频请求,接通后,两个人都说不出话来,只能泪眼望着泪眼……现在,潘新的儿子已经两岁多了,但与爸爸在一起的时间却屈指可数。一次,妻子带着婆婆和儿子来看望潘新,孩子因为跟爸爸认生一直不让他抱。临告别时,孩子却拉着爸爸不松手,非要让他一起回家。看到这一幕,在场的人无不动容……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更不能少了老区人民。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潘新知道自己不能辜负分行党委的重托,更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日日夜夜走访,掌握每一户农户的准确信息;诚诚恳恳交谈,得到村民热情接纳;真真切切帮扶,换来贫困户增收脱贫……让潘新感到自豪的是:2017、2018年大湾村117户共计305人顺利脱贫,2019年所有脱贫户均达到“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六安分行驻村扶贫工作队中,有潘新这样的年轻员工,也有年龄较大的老员工。在黄堰村,记者见到了农行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三名“老队员”——队长宋键(原皖西路支行行长)、副队长郝家富(原六安分行安全保卫部负责人)和扶贫专员杜栩(原古碑支行副行长)。

三人虽然平均年龄超过52岁,但干起工作来一点不逊于年轻人。驻村扶贫两年多来,他们跋山涉水,走村串户,仔细分析黄堰村致贫根源,帮助贫困户寻找增收脱贫路子。通过扶持特色种养业、帮助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等措施,为村民增收脱贫奠定坚实基础。他们填写的《扶贫手册》,因领会精神准确,材料规范,被花石乡作为模板在各村推广参考。2018年,黄堰村人均纯收入超过8000元,村集体经济年收入逾13万元,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受党教育多年,代表农业银行来工作,不能给农行丢脸。”这是记者采访过程中,听队员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党员的形象、农行人的形象,就是通过这些普普通通的基层农行人,在老区人民眼中变得具体鲜活起来。

为了做实扶贫工作,六安分行共派出8个驻村扶贫工作队,并且每个支行都建有扶贫小分队,主动对接金融扶贫需求。自2017年初开展驻村帮扶以来,金寨县支行先后制定了“2017-2020年脱贫攻坚规划”“2018-2020脱贫攻坚结对村三年帮扶责任清单”。同时,每月定期召开脱贫攻坚例会,学习传达脱贫攻坚重要政策文件,并结合实际安排脱贫攻坚工作,真正做到帮扶有规划、每月有计划、年度有方案,确保扶贫取得实效。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精准扶贫贷款余额逾15亿元,惠及贫困人口2万余人。金寨县扶贫开发局光伏扶贫管理服务中心主任余宇说起农行的扶贫工作褒扬有加:“农行对脱贫攻坚工作支持很大,金寨县贫困发生率由最初的22.8%下降至2018年末的2.7%,农行在其中的贡献功不可没。”

耕耘无声

喜看稻菽千重浪

记者在金寨县别山茗茶叶专业合作社见到合作社负责人詹伟时,他正盘算着下一步再增加两台机器,扩大生产。“我今年春天从农行贷款10万元作为周转资金,扩大了茶叶收购量,收购范围扩大到周边4个乡镇。”作为古碑镇宋河村乡村振兴带头人,詹伟对乡亲们增收脱贫有着示范带动作用。

董梅告诉记者,金寨县支行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带头人信息采集工作,加大对带头人的支持力度,增强其带动脱贫的杠杆效应。自今年7月份以来,该行已走访195个行政村,占全县行政村的92%以上,采集乡村振兴带头人信息近1500份,发放“惠农e贷”乡村振兴贷款逾2800万元。“我们支持乡村能人,更要扩大服务覆盖面,带动广大贫困户脱贫。”董梅介绍说,金寨县支行精准对接政府增信机制,创新推出“扶贫快捷贷”“脱贫油茶贷”等产品,目前已发放贷款近2亿元,服务带动贫困人口近2000人。

新云农家乐经营者王新云就是其中的受益者之一。王新云是贵州人,远嫁到金寨县大湾村,因为公公常年有病,孩子又小,只能让丈夫一人外出打工,一家人生活困顿,被村里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当农行帮扶人员走访时,看到王新云家里住房比较宽敞,就建议她开办农家乐。金寨县支行为其发放10万元“扶贫快捷贷”作为农家乐项目启动资金。王新云很快就把农家乐经营得有声有色,2017年底一家人顺利脱贫。“不比出去打工挣的少,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王新云高兴地说,“是农行一直在帮助我。我大女儿说,大学毕业后也要到农行工作。”

真心换真情。大山深处,基层农行人践行着大行的责任与担当,而在贫困村民眼里,这是党、是政府送来的温暖与希望。

大湾村贫困户汪德兴一家从大山山顶祖辈留下的80多年的老屋危房中搬到了新的安置点,在农行支持下种植天麻和茶叶,每年有2万多元收入,2017年顺利脱贫。

梅山镇小南京村在农行贷款支持下,建起了光伏扶贫电站。村里70多岁的贫困村民王合术通过看护家门口的光伏扶贫电站,每年增加收入1万多元。他又在光伏板下的空地里养了鸡鸭,收入又多了一笔,2017年顺利脱贫。

农行驻村扶贫工作队在黄堰村建立健全“一户一档”制度,协助农行机构精准对接贫困户金融需求、发放贷款支持特色种养产业发展,帮助打开农产品销售渠道,通过银企联手、企业帮扶、大户带动,2018年黄堰村整村脱贫出列。

一户户贫困村民脱贫、一个个贫困村出列,这些喜讯才是对农行扶贫工作的最好嘉奖!

在支持老区人民增收脱贫的同时,当地农行业务也取得长足发展。六安分行实现了业务跨越式发展:连续四年内控评价为一类行,连续三年综合绩效考核位居全省农行前三,连续三年荣获六安市委市政府“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先进单位”“群众满意先进窗口”荣誉称号。截至今年9月末,该行各项存款410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74亿元,增幅达74%;各项贷款260亿元,较2015年末增长177亿元,增幅达214%;存贷款存量和增量、中间业务收入、营业收入、各项利润等16项指标均位居六安市四大行第一位。金寨县支行存款增量、存量,贷款存量同样居金寨县四大行第一位,不良贷款占比仅0.02%,近3年到期贷款现金收回率达100%。今年9月初,农业银行党委副书记、监事长王敬东深入金寨县实地调研,对农行在脱贫攻坚中所做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

饮水思源,老区人民为新中国作出了重大牺牲和重要贡献;在全国人民朝着“两个一百年”目标奋进时,决不能让老区成为贫穷落后的代名词。老区脱贫,是中央所思,人民所盼。

为了打赢这场举世瞩目的脱贫攻坚战,千千万万农行人正源源不断贡献出自己的智慧和力量。“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更多的革命老区,就像金寨这片红色热土一样,正朝着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大步前进……